本网讯:6月27日下午,医药信息技术研讨会暨《电子设计工程》期刊学术合作授牌仪式在立德楼群贤厅举行。此次会议聚焦医药信息技术前沿动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标志着学校在医药信息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次会议邀请到《电子设计工程》期刊主编钱建立、编辑部主任郑程文等嘉宾出席。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授丁德科,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吉友,学科办、科技处、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主持。
会议现场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吉友致辞
《电子设计工程》期刊主编钱建立致辞
全体与会人员齐唱《商院赞歌》并观看学校宣传片。随后,李吉友在致欢迎辞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医药信息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此次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建立合作,将有助于推动我校在医药信息技术交叉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电子设计工程》期刊主编钱建立在致辞中表示,非常期待与学校共同探索医药信息与电子设计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期刊平台助力学院教师科研成果的传播与影响力提升。
在学术研讨环节,信息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学院在医药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随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编辑部主任郑程文介绍了期刊的发展方向及办刊理念。
之后,特聘专家黄力宇教授围绕“脑机接口及其应用”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主要介绍了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注意缺陷障碍(ADHD)的研究与实践。内容涵盖通过思维控制设备(如输入字符、拨号、换台、玩游戏)的实际应用演示,脑电信号采集与电极放置方法,并详细阐述了ADHD的症状特点、发病率、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以及脑机接口辅助治疗的优势。课题团队结合脑电频谱分析原理,开发了具备治疗功能的游戏设计,并分析了当前游戏治疗存在的问题,如内容不适配、注意力干扰、副作用和评估难度等。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医学康复中的广阔前景。
接着,张喜民教授作了“物联网与中医药智能制造技术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紧跟“数智中医药”国家发展规划要求,形成了机器视觉高精度尺寸测量与缺陷检测技术、物联网控制和中药智能制造的交叉融合技术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图像匹配、边缘检测、深度学习缺陷检测、并行加速、异构网络通信技术、一体化智能边缘计算设备方向取得较大进展。近5年来,团队共获批省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授权专利5件,出版专著2部,获陕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2项。
随后,刘彦戎副教授作了“机器视觉驱动中医药智能制造与健康管理创新”的报告。刘老师系统阐述了中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技术路径,聚焦了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药品封装瑕疵高精度检测技术,突破传统质检效率瓶颈;二是构建机器视觉与中药产线深度集成的智能优化系统,实现工艺调控与设备动态管控;三是融合临床、文献及组学等多源异构中医药数据,建立慢性病预测模型,攻克中医证候知识表示与算法可解释性难题。刘老师在报告中还明确指出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数据壁垒(高质量中医专病数据稀缺)与技术融合瓶颈(非结构化术语建模与中医辨证思维的契合度不足),并针对性提出攻关计划,为AI+中医药交叉创新提供系统性技术框架,推动制造升级与精准健康管理协同发展。
研讨会最后举行了学术合作授牌及特聘专家聘书颁发仪式。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负责人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前沿技术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实践。他表示,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医药信息技术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助力医药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在医药信息技术领域的学术视野与合作渠道,为推动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医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