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系统总结科研积累、科学谋划未来方向,9月28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与产品开发团队召开“中药制药技术与产品开发高层次项目申报推进会”。会议由团队负责人廖予菲副教授主持,团队全体成员参会。
会议首先回顾了团队近年来在中药质量研究与产品开发领域取得的扎实成果。在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方面,团队围绕“前列舒通胶囊”“肝爽颗粒”“冠心舒通胶囊”等中药大品种,系统构建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相关成果获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并发表于《华西药学杂志》《中成药》《中国无机分析化学》等核心期刊;在医院制剂与经典名方开发方面,团队依托“骨络通颗粒”“八白散”“逍遥散”等项目,融合人用经验挖掘、活性成分筛选与功效评价,推动古方现代化转化,已立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在关键技术装备与工艺优化方面,团队注重产学研结合,自主研发“猪胆粉加工用胆汁皂化装置”“秦艽饮片炮制装置”“中药分离提取除杂设备”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支撑中药绿色制造与标准化生产;在国际化学术合作方面,团队已在电化学指纹图谱、多组学整合分析等交叉领域发表SCI论文,初步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现代化研究路径。
基于上述积累,会议明确了未来四年将以“质量标志物理论”为核心抓手,持续深化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医院制剂转化与经典名方创新研究,积极对接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导向,稳步提升团队在中药质量评价与产品开发领域的影响力。
团队成员一致认为,未来的项目申报必须立足已有积累,杜绝“空中楼阁”式的规划。只有将前期成果做深、做实、做出特色与辨识度,才能在更高层次的科研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
本次会议标志着团队科研工作迈入“厚积薄发、提质跃升”的新阶段,将为学校中药学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服务陕西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贡献切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