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第一方向团队2025年10月15日举办了第四次学术沙龙。朱卉平副教授做了题为《略论<千金方>“大医精诚” 的思想内涵》的专题报告。
她讲到,《千金方》卷一从精、诚、仁、普四个维度阐明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内涵。具体说来,“精” 指医者的技术根基,要求从业者深耕专业、精进医术,以精准诊疗守护生命,杜绝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诚” 指医者的道德底色,即不被外界干扰,心怀敬畏、诚信待患,筑牢医患信任桥梁。“仁” 强调以仁爱之心践行济世救人的使命,不分等级,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更不将行医视为谋利手段。“普” 倡导医学资源普惠共享,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群。由此论述,孙思邈确立了医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建立了古代中医学的伦理体系,一直为唐以后历代医者所遵循。这套至今沿用的科学的中国古代医学伦理体系,比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所倡导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更为系统,更加完善,应该成为古今中外医者所共同追求的道德规范和最高精神境界。
全体团队成员对朱卉平的专题报告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今天重温和讲读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思想内涵,对于时下认知并构建包容的、和谐的和完善的医学领域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会专家建议,探讨“大医精诚”的伦理体系,需强化相关的古代中医学与西方医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历史比较研究;解释药王原典文本的字词,应注意词义的时代性。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五个学术团队讲读孙思邈药典,一个多月来已先后有四位团队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大医精诚”的共同话题,这既是学术沙龙研讨会的主题之一,也是通过学研两个《千金方》传播中医药科学文化的一项有益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