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第五方向团队2025年10月11日在明德楼时装艺术学院会议室举办了第四次学术沙龙。侯贝贝老师做了题为《<千金方>“黄帝内视法”的养生智慧对于当代康养服饰设计的启示》的专题报告。
《千金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第二》说:“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所谓黄帝内视法,是指通过意念引导和内在观想,使修炼者在精神层面清晰地感知并内观体内五脏六腑的形态与状态的方法。其中蕴含的养生智慧在于:强调 “神”对“形”的主导作用,通过精神意识的主动调控,来促进体内气机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养心调神、安和脏腑的目的。“迎气法”是修炼“黄帝内视法”的一个具体环节,主张在内视修炼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意念引导并迎接天地四方之“气”灌注于相应脏腑。这种修炼法体现了古人通过主动与外界能量(即气)进行有序的交互作用,滋养内在生命的整体观和系统论的思想。
侯贝贝认为,“黄帝内视法”与现代医学正念冥想的心理训练法有共通之处。首先,两者都强调意识的锚定和对内在感受的觉察。正念冥想法要求练习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或身体感受,不加评判地观察。而“黄帝内视法”则是将意念专注于对内脏的观想,同样要求精神专注、排除外缘干扰。其次,两者有着相同的理论依据,即通过持续、定向的意识活动,有效地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压力,从而提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与身心协调性。这表明古老的东方养生术在调节现代人心理状态方面,有超越时代的科学价值。
侯贝贝进一步指出,《千金方》所倡导的“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之类的简约主张,与现代社会“慢时尚”的简约自然、可持续的价值观念不谋而合,对于现代康养服饰的功能设计而言,具有三点启示:
其一,传统服饰设计多强调保暖、防护等物理包裹性,“迎气法”启发现代康养服饰设计应注重对气血运行的引导与促进。例如,依据经络循行,在服饰相应部位(如肝经、脾经等)进行特殊结构设计或采用功能性面料,模拟“迎气法”的引导作用,辅助体内气机顺畅。
其二,动态交互与能量场构建。“迎气法”强调人与外界能量的交换。有鉴于此,康养服饰可以成为人与环境能量交换的积极媒介。例如,开发出能够有效调控体表微气候或高效转化并利用自然能量的智能纺织品,为穿着者创造一个有利于“纳气”的贴身环境。
其三,“迎气法”认为不同季节、不同方向的气对应于不同的脏腑,康养服饰的设计可据此针对不同人群或不同亚健康状态的需求,设计出对特定脏腑或身体区域重点调理的服饰模块,实现从泛泛而养到精准迎气的升级。
团队成员就传统养生智慧的现代转化的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肯定者认为,孙思邈的养生哲学应用于服饰设计,是实现“衣养合一”的可行路径,应构建一个融合天然亲肤的材质、以人为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养服饰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质疑者则指出,“气”的概念及其引导效应,目前尚难以采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完全量化,对于应用服饰设计效果的评估尚需建立起更贴近于中医理论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