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0月29日,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年度“陕光”云学堂第七期专题讲座在学校立德楼群贤厅顺利开讲。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董事长、校长赵超以《企业办学模式下的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和创新》为题作报告,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解读“商院答案”。


“陕光”云学堂讲座现场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副校长李吉友主持讲座
本次云学堂由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主办、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承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郝利生,陕西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民办教育处)处长陈国栋,原陕西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维民,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委会副理事长、省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委会主任闵小平,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岳沛磊,省内民办院校举办者、校领导及从业者,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董事会领导、全体校领导出席。讲座由我校副校长李吉友主持。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执行校长贾明远致辞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执行校长贾明远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活动的领导、来宾及同仁表示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与教学成果。他表示,学校董事长、校长赵超兼具企业家精神与教育家情怀,在民办教育及产教融合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提出的“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此次承办第七期“陕光”云学堂,既是对学校过往办学成效的肯定,更是对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鞭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互学互鉴、共商发展路径,为陕西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董事长、校长赵超以《企业办学模式下的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和创新》为题作报告
报告环节,赵超以高校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四个合作”与“五金”建设为切入点,围绕搭建协同管理平台、落地标准转化流程、创新资源共建模式、改革评价认证体系、构建动态迭代闭环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产教融合动态贯通的五维体系;从企业办学视角出发,立足高校人才培养供需端,提出“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人文素养为根基、专业能力为核心、复合能力为延伸”的全面能力体系,打破教育与产业、课堂与岗位、学习与就业的壁垒,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衔接。他介绍,学校药学院依托步长制药企业资源,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联合体,通过步长中药现代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协同教学、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一体化实践,围绕产业需求打造岗位精准对接的微专业群,强化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适配性,推动产教融合从“形式联动”迈向“实质协同”。赵超表示,未来,学校将从观念、利益、价值、组织、文化、要素六个维度构建产教融合效度评价体系,聚焦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以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变革,为应用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郝利生讲话

陕西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民办教育处)处长陈国栋讲话

原陕西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维民讲话
与会嘉宾对本次讲座的理论深度及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产教融合实践的落地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李维民表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在校企协同育人、科研创新转化、专业布局适配产业需求等方面优势显著,同时围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闭环机制为学校未来发展提出具体优化建议;陈国栋强调,民办高校需坚守教育公益初心,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既要聚焦“资源对接不畅、机制协同不足”等行业共性难点破题,也要注重培育办学差异化品牌,加强省内高校间的经验互鉴与资源共享;郝利生表示,本次讲座不仅系统展示了企业办学院校产教融合的可复制经验,更为陕西民办教育破解发展瓶颈提供了深度思考视角,他呼吁进一步办好“陕光”云学堂,为陕西民办教育各办学层次、各领域提供精准交流平台,助力全省民办教育协同发展、共同提升。





会后,与会嘉宾先后参观了学校步长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中药标本馆和宝玉石陈列馆等。












